为什么入法门都要剃度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2:23:01
为什么入法门都要剃度呢?那剃度这个规矩是什么时候就出现的???有什么意义呢??除了佛教,还有什么教要剃度呢???如果有关于其他宗教的特别的条例的资料,也请告诉我.

指佛教徒剃发受戒的一种仪式。佛教认为剃发出家是接受戒条的一种规定,又度越生死之因,故名。唐顾况《虎丘西寺经藏碑》:“叔讳七觉......神龙初,八岁剃度,万会一览,学际天人。”《旧唐书.高祖记》:“浮情之人,苟避徭役,妄为剃度,托号出家。”《水浒传》第四回:“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件愿心。”《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原来故宋时最以剃度为重。每度牒一张,要费得千贯钱财方得到手。”清大汕厂翁《海外记事.示阿矣知藏》:“阿矣正在得意英年繁华靡丽时,一旦投老僧剃度,以参学为务,是不待曲比利时酒阑而抽身,非愚客也。”

剃度,落发就是要破除红尘间的烦恼,以示六根清静。第一个剃度的人是悉达多王子。详见下.
佛教戒律规定,凡年满七岁的儿童或其他年龄的男女,都可出家到寺院修行,受与在家居士相同的三皈五戒。经过一段寺院生活的实践,修行者要求剃度,征得寺中主要执事僧和主持僧的同意,便可举行剃度仪式。由某执事僧或主持僧作剃度师,剃除须发,披上僧衣,成为未受沙弥十戒的“形同沙弥”。按照《剃度沙弥正范》,剃度仪式有导引、启白、请师、开导、请圣、辞谢四恩、忏悔、灌顶、剃发等程序。

导引求度者分别拜见知客师和维那师,请他们导引,去见住持,要求剃度。

启白求度者随诸师见住持,先立门外,由维那师禀明住持,代为启白:某某厌俗之心已决,学道之意愈坚,故今恭诣座前,慈允披剃。

请师住持允诺后,命求度者从右而进,走到住持法座前,合掌、长跪、拈香三瓣,闻磬声顶礼三拜。住持问过“汝有虔诚进道之心否?汝可一心修炼道果否?”之后,求度者随维那师念道:“弟子某今请大德为证盟剃发本师。”如此三请三拜。住持也可以指定其他僧人为证盟剃发本师,即剃度师。

开导住持为求度者开导:“汝今殷勤三请,吾愿为汝作证盟剃度本师,所有言教,汝当谛听,……汝能依教奉行否?”求度者答:“依教奉行。”

请圣住持起座拈香,以香花奉请诸佛、菩萨及剃度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主者、土地龙神、护法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神祗等,来作剃度的证明人和监坛护卫者。

辞谢四恩求度者先以世俗礼向北四拜,又向南四拜,辞谢天地、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