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大学语文 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6:52:42
我们刚上大一,老师就写2000多字,着怎么写啊
帮帮忙吧

我是怎样学习大学语文的
畅 申 琪
我是商业一局职工大学经济专业的学生,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古典作品和历史书.入学后,对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有极大的兴趣.然而兴趣毕竟是动力,学习的成功与否,还得取决于所付出精力的大小.我们一个学期共学了课本上的十七篇古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辞赋等多种文体.
古人曾总结出一条很好的学习经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我参照这些经验,采取了以下的一些作法.
⒈认真预习
教师在授课前,预先告诉学生所授新课的篇名,这使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能促使我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增强了听课的效果.根据老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章不离篇"的要求,在预习时,我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言虚字》这两本工具书,注意分析同一虚字的不同含义的词义,句法的异同之处,同中辩异,异中求同,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通过辨别词义来理解句子,通过分析句法来理解全文.特别是对于那些通假字,词性活用,一词多义及使动,意动用法,都在书上做下记号.例如,在预习《论语·侍坐章》时,我对孔子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段问话不能理解,于是我就抓住这

段文字中的三个"以"字来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以"字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词性和含义,再将"不吾知也"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两句相对照,找出其中宾语提前的句法现象("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及"或","如"两字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才对这段话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整篇文章基本理解之后,再动手翻译课文.有些词,句,似乎是懂了,但到动笔翻译时,不一定能正确地写下来,这时便再去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就能避免不求甚解的毛病.预习得充分,上课时就能做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⒉抓住四十五分钟
我们学经济的学生,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我认为,善于利用老师授课的四十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