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并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7:42:44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其实这是对陶诗的一种曲解。 陶渊明作为一代诗宗,他在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内,曾不为人所重视,后来又长期为人所歪曲和误解。现在是到了应该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给以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和欣赏的时候了。

他曾满怀激情,一腔热血,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壮志。可现实与梦想往往相差很远,面对战乱不断的国家,他也曾想过去积极面对,超越自我,可最终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性的扭曲,不愿一味的趋同,于是回归田园,风吹衣襟,听鸟儿歌唱,无忧无虑,怡然自得。他,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去体验农民的贫苦生活,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就是陶渊明,他用不朽的诗文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古代归隐人士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