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 张松 是怎样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56:36

评价张松
  《三国演义》里的张松原本也算个人物。他博闻强记,智力超常。《孟德新书》,他随意一翻即成诵如流,让人佩服。
  但我又很讨厌张松,倒不是因为他“人物猥琐”,生得个武大郎身材,又是塌鼻梁、大呲牙、尖脑袋的丑像,实在是他那典型的小人嘴脸叫人恶心。
  东汉末年,群雄争斗,抢夺汉家天下,本无义战。文人武士今天投靠张三,明天投奔李四,本也没有多少是非,但于中可看出人品,进了曹营而一言不发的徐庶就让人敬仰。
  在中国,小人文化也算得源远流长,共有犄角,一脉相承。
  大凡小人无不有极强的私欲,总要依附权势。张松就是如此小人。他本是西川益州牧刘璋的僚属,官授别驾,负责总理众务,颇受器重。他不看好刘璋,私欲使他心里早就打起小九九,思谋着攀高枝。其时,曹操杀吕布,灭二袁,破马超,雄踞中原。这在张松眼里,曹操是“战必胜,攻必取”“天下无敌”的大英雄,是可以依附的大树。正好汉中张鲁兴兵犯刘璋,于是机会来了,张松自告奋勇出使曹营求救。其实求救是假,卖主求荣、另择主子是真。他“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之”,企望送个见面礼,卖个好价钱,换得高官厚禄。
  小人最缺乏的就是忠诚,又都有伪饰的本领,善于鼓动如簧之舌,自我打扮涂脂抹粉,想做婊子同时还想树贞洁牌坊。张松在刘璋帐下就勾结了法正、孟达,干的是招降纳叛勾当,人前却做出一副为君请命的架势,“昂然而出”,做出效命刘璋的样子,似乎唯有他最关心刘璋的安危;明明是他早有异心,却在刘璋面前倒打一耙,反说蜀中诸将“各有外意”,往别人身上喷一身粪,让人不辨香臭;明明是他卖身充当内奸内贼,却要标榜“某非卖主求荣”,“乃顺天命也”。如果善良的人们没有相当辨别能力,是难保要吃亏上当的。
  小人的内心深处是很自卑的,但又追求虚荣的满足。张松一心一意去投靠曹操,原想会受到热情接待,不料却受到冷淡,感到极为失落,于是原本在他心中是“天下无敌”大英雄曹操,立马变成了“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的草包,变成了“操乃汉贼,欲篡天下,不可为言”的奸雄。他所干卖主求的买卖,却是一点不脸红,一点不为自己刚刚还暗怀着“吾本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的鬼胎而羞愧,还拿出一付正气凛然的派头,离开曹操那个“汉贼”。其实是他转而去寻找第二个主子了。
  诸葛亮当然高明,他又有着较高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