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各位了,急急急~~~~~~~~~~今天就用,答对了,给高悬赏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43:34
1.《滁州西涧》:有人认为这首诗通篇比兴,意在讽刺“君子再下,小人在上”的社会现实,你怎么看待此说法?
2.《登幽州台歌》:登高远望,忧国忧民之士多联想抒怀,从一般意义上说,前后“不见”,用哪四字成语概括其意?诗中的“古人”“来者”分别是指什么说的?

1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
2 空前绝后 古人指的是以前那些求贤若渴的英明君主,来者指的是后世中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

-0i

答1: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结合诗人对中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的背景情况,这样予以比兴也未尝不可!但毕竟诗只是诗人赋予众人的一种朦胧的意向,不同的人看见的朦胧背后是不一样的景象!
我个人认为我不认同“君子再下,小人在上”的隐喻,毕竟“黄鹂”自古亦是美好的象征,诗人何以忍心喻之为“小人”呢?!

我看这首诗的确在讽刺当代朝廷,借草比那时皇帝无能,贪官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