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人,伯人却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讲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15:49:06
非大才不可知,非圣人不可答

《资治通鉴》晋纪
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兄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为王导开罪,并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不知,所以怀恨在心。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最后导致了周伯仁的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转别的人帖子)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

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兄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为王导开罪,并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不知,所以怀恨在心。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最后导致了周伯仁的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转别的人帖子)

《资治通鉴》晋纪
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兄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周伯仁进宫,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为王导开罪,并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不知,所以怀恨在心。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最后导致了周伯仁的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
历史小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晋元帝时期的王导的名言。王导时任司空,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级公务员,即大至相当于副总理级别。而“伯仁”是另一个人,姓周名yi(左岂右页),字伯仁。周伯仁时任尚书,行政级别相当于今天的3—4级公务员,大至相当于国务委员或某部部长。
话说王氏当时也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的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大致相当于武汉军区司令员),兼荆州刺史(大致相当于湖北省省长)。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牛皮哄哄,很不买朝庭的账,不仅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而且偶尔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