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对的,其实是错的。成语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09:58

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 【发音】sì shì ér fēi
【解释】似:象;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出处】《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
【近义词】以假乱真、张冠李戴、模棱两可
【反义词】天经地义、不刊之论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汉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叶圣陶《文心》:“同学们的讲解,有的~,有的简直错得可笑。”
【故事】 战国时期,庄子带学生游学各地,见伐木工人砍树问为什么不去砍大树,工人说因为它已没有用处了。到了朋友家,仆人问杀鸡的事,主人说杀不会打鸣的鸡。庄子对学生说:“应该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似是而非,这样才谁也抓不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