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段古文的意思是什么?请教一下大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9:49:18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君子其犹射乎,反求诸已而已也

1.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

  译:
  “宰我问: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从上古行到现在,很古老了。三年什么都不能动,结果什么都坏了,像稻谷一样,旧的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钻燧改火,时令也改变了,岁月换了,我看守丧一年就够了。孔子说,父母死了,你认为过了一年就可以去听歌跳舞,你觉得心里安吗?宰予说,安啊!孔子说,你心安,你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吧!一个君子,父母死了居丧,内心思念的悲愁,吃饭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睡觉都睡不好,所以三年之中,没有礼乐。我现在问你一年能不能心安,你说能心安,那你去做好了,不必要提倡改为一年。于是孔子告诉其他同学,宰予这个人一点良心都没有。他说,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三年之丧,就是对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了的一点点还报。这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宰予没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

  2.君子其犹射乎,反求诸已而已也
  孔子说:“君子不好争。如果有所争,那一定是比箭吧!射箭的时候,互相揖让然后登堂,射毕下堂来,负者罚酒,这是多么君子的一种竞争啊。”(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而射箭这项运动自身的特点,也被赋予体现君子之道的深刻意义。《礼记·射义》说:射箭者,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意志要正,身体要直,才能稳稳地持弓,才能射中。由此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德行。(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还说:射箭是仁之道。射箭所追求的是端正自身,射不中不怨他人胜过自己,而反躬自问还有什么不端正之处。(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心身端正、反求己身,射道亦即忠恕之道、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