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国”字的起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23:14:09
在古代的时候,“国”字里面为什么是个“或”字?而简体字变成一个“玉”字是为什么呢?

?《说文解字》:“国,邦也,从□,从或。”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国,邦也,从□或声。□其疆境也,或亦域字。”段《注》:“邦、国互训,……古或、国同用。”又《说文》:“或,邦也,从□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段《注》:“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既乃复制国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谓之或,……而封建日广,以为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尽之,乃又加□而为国。……(或)从土,是为后起之俗字(即域)。”

国最初起源是“或”,
这个“或”是个甲骨文图形,图形的意思是拿这一个武器“戈”守卫着一个城邑这个城邑在图形里面就用带着一条河流的“口”来表示。
“或”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领土。

后来,在这个表示城邑的字加上一个框表示这个城邑的辐射疆域,就变成繁体的国字,表示邦国及其疆域。

“或” 再加一个“土” 演变成“域”,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国家疆域。

简体字型含义不明白(有些简化字其实也莫名其妙)

某期《百家讲坛》说过:

国有繁体字“国”,一个口和一个或。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西周时期,(或许更早,我没记清楚)
天最大,
地上是人管辖,
最大的那个称为“天子”,

天子把领土分封给他的兄弟,他的兄弟成了“诸侯”,

到这里就是国最初的意义出现了——“封定疆域”。

诸侯要把他的土地分给子辈——最大儿子继承“诸侯”,其他的称为“大夫”……

下面还要分……

好像一共要分成5级别

到最后的“士”……

【具体忘记了】

【有空就去找找百家讲坛的资料吧】

【是8月23号左右12点左右,央视10套的节目】

=====[下面是资料]=========


(1)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