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事业部结构是公司多元化扩张的优选结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10:29

看华彩咨询白万纲总裁关于两个案例的解释就应该明白了
案例一:西门子 确立以久的德国事业部体制
西门子公司于1874年成立,它在德国电气工业史上发挥着核心作用,并成为德国工业最具声望的品牌。其早期历史与德国工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公司是多国多分部管理最初的代表之一。
战后该公司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结构变化,两次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分权化和运营的灵活性,同时保持利用和发展组织协调的能力。第一次结构变化发生在1966年—1969年,起初组建了6个事业部,后来增加到了7个。公司组建了5个总部只能部门,分别是计划/组织、财务、人事、R&D和分配。这一结构实行到1989年,由于规模的扩张以及电气和电子市场的快速变化,西门子与1989年采纳了一种修正结构,即引入更小、更为专业化的“事业部”。值得注意的是,和许多其他组织(如奔驰)不同的是,这种事业部大多数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案例二:英国钢铁公司:从职能组织到多分部专业化
英国钢铁公司成立于1967年,由14个国有化钢铁生产商组成。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内,公司尝试过多种组织形式——按地区或者按产品构造,但为了争和其凌乱的业务,一直在加强中央的控制。到1983年,英国钢铁公司拥有了“事业部”,但权力仍牢固地保留在总部,贸易、购买和工业关系职能都是集中化的。在事业部缺乏对投入或产出政策控制的情况下,英国钢铁公司实际是以职能模式组织的。1988年,公司进行了私有化,因而转向一种更注重盈利的组织形式。1990年该公司收购了英国主要的钢铁批发商Walker Group,随之组成了批发事业部。1992年英国钢铁公司发动了名为“组织、深度变革、风格的重组。该计划旨在大幅度地消减总部职能和成本,并将管理责任分散到12个业务单位。其中关键的一条是业务领导不再在董事会任职,而是向相对独立得执委会成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