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制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7 23:13:48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农历的一部分,它与阴阳历相结合,各有用处。农历的阴阳历日期有不少优点,但对安排农、林、木、渔业的生产不方便.二十四节气是一种阳历,从战国 秦汉时期起,就一直是我国人民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从春分点算起,太阳沿黄道穿越星座,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如"春分"就是太阳过春分点时刻;清明、谷雨……夏至……冬至……各节气,就是太阳经过距春分15度30度……90度……270度的各点的时刻。由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并不十分均匀,即每运行15度花费时间不同,因此相邻节气间的间隔天数少则14.7天,多则15.7天。二十四节气虽然严格说是指24个小时刻,但一般也可指日期。如1988年“春分”为3月20日17时39分,我们也可以说1988年3月20日为春分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