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时候规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08:54

1968年规定的。

七大洲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南极洲。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1968年
  按照历史状况和地理的原因来划分的,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即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构成);亚洲和北美洲的分解线是白令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并不直接接触,中间隔着大西洋。
  1944年,霍姆斯提出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地幔内的流体上升到大陆中央并向左右散开,大陆就从这里向两边裂开,这就是大陆漂移的动力源。基于海洋地质工作的进展,赫斯在1961年提出大洋中脊是新地壳不断生成的地方。狄茨、瓦因、马修斯等人1963年论证了洋底扩张的存在,即:地幔对流驱使超基性物质从大洋中脊裂缝中上升,产生新的洋壳,促使较老的地壳向外推移并进入海沟,俯冲到地幔中而消亡。1964年,柯克斯编制了3.4百万年的磁场反向年代表。1965年,威尔逊提出了转换断层概念,将大陆漂移和洋底扩张结合成全球活动带和刚性板块的学说,并称之为“地球的诗篇”。1968年,勒皮雄把全球岩石圈划分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非洲、美洲及南极板块,其中仅前者由洋壳组成,后五者既包括了海洋地壳也包括了大陆地壳。

  60-70年代,为检验和研究板块构造学说,组织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计划。其中著名的有:1963-1971年的国际地壳上地幔计划,1972-1977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还有国际海洋勘探十年计划,联合海洋学会地球深部取样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等。1980年提出了岩石圈计划,拟定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形成和发展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