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情绪 欲望是罪恶的根源 那么人类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欲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44:27

人性——基于竞争、基于生命、基于生活
2009-11-07
(这是我前几天的一篇博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再返回提问也可
------人性应在纷杂的社会中找到幸福)

人性——是赤裸裸的,是不带任何涂摸和伪装的,才叫人的自然属性,俗称人性。

它是人的本来的最基本的特征和本来的面貌,甚至不带任何褒义贬义,因为它是最天然的、朴素的、本能的和最客观的东西,如果它与世界风、鸟、林、湖等自然万物有联系的话,也只有它的生命竞争的联系,而别的都不算的联系才是人性。

我们常讲的与人有关的是社会科学,但从最本质的方面来讲,人性首先属于自然科学,和人类研究动植物世界和其他无生命的自然规律一样的,我们将这个概念称之为人性。

人类演化了上千年,变的是皮毛,是衣裳,会说话了,会说好话了,但人性永远不会变。人本性是动物性,动物有两种最根本的属性——自私,贪婪,换个中性词来说就是生命、竞争。

随着远古,古、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社会化分工的细密和随之而来的剩余产品的增多,人与人之间除了竞争关系以外的合作关系越来越重要和密切了,而人的自然属性自私、贪婪就受到限制,自私、贪婪也不在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了,生命不再时时处处处地于危险之中了,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舒适和安逸,除了意外和天灾以外,人们基本不用在恶劣环境中赤裸裸地进行“竞争”了,它被人们含蓄地伪装了一层虚拟的情感标准和道德标准,而有些人干脆就被“道德”洗脑了,于是情感、道德成了他们的口号甚至是赋予了大众化的理想行为。道德、理想变为了一种时髦追求和高尚行为,这时人的自然属性就又包含了情感、道德、理想,也许同时还派生出了制造、交换......等高级智商行为以及其他公平、广爱......等情感生活的准则,“生命、竞争”被升级为“生活、竞争”,但竞争始终是存在的,自私、贪婪始终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人性始终是利己的、自私的,这是因为人们不再是只为“当时”或“暂时”了,他们考虑的更长远和注意谋略了,这不是一种贬义,这是一种预想,也是大自然中人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应该正视和逃避不了的现实、预想;

我们也不必为此而羞愧,因为自然法则就是这样——物竞天择,也许没有生命的石头、水滴甚至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