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不是不与佛教思想背道而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6:09:22

完全没有背道而驰

看你怎么用了

邪人用正法而正法亦邪,圣人用邪法而邪法亦正

在用的那个人的心上

应该是背道而驰的!佛教讲究度所有的众生!其善恶的标准是:念念不忘众生为善,念念不忘自己为恶!三十六计都是为了自己啊!
----欢迎常到“长岭妙音”博客贴吧做客!

三十六计 只是工具 看是什么人在用 都咋想的 唉!!

这要从三十六计诞生的时间和社会背景看,《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做为兵书,我们无法把它同佛教的慈悲理论结合在一起,所以两者可以说是平行线,主导的宗旨是不同的,所以也就无所谓背道而驰一说。不过由于刀兵劫而杀生造就刀兵劫的恶果这却是免不了的。
末学处有若干佛卡免费结缘有情众生,如有需要,敬请浏览末学空间查看详情!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三十六计本身是代表不同形式的行为、过程、状态,讲的是因与缘构成的关系链,所以与佛法并不冲突。
佛法讲的是一切事情都是有发生的原因,有借助的条件(外因以及外缘),而后生成不同的结果。
对于各种计谋的运用也是一个道理,只要人有自己的贪婪、爱欲、执取的缺陷,就可以以三十六计中表达的某种行为、过程、状态来描述和判断,从而达到使用者的目的,这同样是一种“缘”的发现、利用、改变。

一切法皆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