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16:34
蒋的

尽快

作者:蒋兴祖之女(蒋兴祖,宜兴(今江苏县名)人。南宋靖康年间为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令,金兵南侵时,城破被围,坚持抗敌,英勇不屈,与其妻、子同死于国难。他的女儿,刚刚成年,能诗词,不幸被敌人虏去。这首词就是他被掳去的女儿写的。)
  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这首词是一个被俘的女青年写的。心怀凄恻,悲怨情深,真实地表达了感伤身世和对故国、故乡无限怀恋的感情。
  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作者的父母、兄长死于国难,自己被俘,随即被金人押解北上。当她路过雄州驿时,心情极其沉痛地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着重写景。“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天色微明,朝霞横亘天际,这时,辘辘的车声象哗哗的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方流去。首句写景,点明时间。二句叙事,以比喻的手法写明囿于车中被押北上时的情景。用“辘辘”来形容车声,突出枯燥、单调、难受的音响,暗寓沉重、愁苦、悲痛的心情。“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以浸染的笔法,勾勒出孤寂、荒漠、清冷的画面,生动地再现了中原地区被敌人占领后的寥落、荒凉的景象。“月照”二字,标明是晚上,与“朝云”联系起来,足以看出作者一路上非常艰辛的情况。这两句扣题旨,不假雕饰,却自然平直,深切感人。
  下片主要抒情。“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雁儿阵阵,向南飞云,而我远离家乡,被押北上,满腹愁肠,千回百结,白天和黑夜都无法解脱。为什么见到雁儿而更加发愁呢?因为雁是合群的候鸟,秋深则结队由北而南,而自己呢,恰与雁飞的方向相反,则只身由南而北,因此,这里写雁,不仅关合悲凉、肃杀的时令,与上片“白草黄沙”照应,而且巧妙地形成对比,映衬出作者国破家亡后那种忧闷、悲伤的情怀。句中以“百结”来描写忧愁之繁多,虽用的艺术夸张的手法,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家的思想感情。“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渐近燕山的时候,回头遐望,故乡越离越远,一辈子恐怕也不能回去了。“回首乡关”四字,流露出来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和真挚啊!一种前路茫茫、不堪回首的身世之感强烈地向地袭来,她的愁绪象作茧自缚的蚕儿一样,使她无法摆脱。《蕙风词话》在评论这首词写道:“寥寥数十字,写得步步留恋,步步凄恻。”确实,全词充满眷恋故乡的真实感情。虽然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