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在广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2:12:11
搜集洋务派在广州所办企业的相关资料,分析洋务运动给广州近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1883年,晚清“洋务运动”期间,在广州正式创办广州电报局,设在西关,隶属天津电报总局。促进电报的发展。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省重点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前身为建于1888年的广雅书院,学校历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多个历史时期,几经坎坷,几经辉煌。促进教育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洋务(夷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在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许多洋务派的创始人例如林则徐等都遭到了悲惨的下场。

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使得清政府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机,面对这种局面,以总理衙门大臣奕欣、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看到了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泰西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洋务派代表人物

恭庆王奕欣
两江总督曾国藩
直隶总督李鸿章
湖广总督张之洞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1862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换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