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诗诗〉,说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5:37:57

文学家强调写诗时,诗人要有自心独特的悟
  解与创造亦用此语。如宋·吴可《学诗诗》〔②e〕:“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卷二九《同安察禅师》言:“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文学家用以喻诗,则反因循,贵矜创,强调自身的独特领会。宋·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高度发展的语言之一。汉语词汇的丰富是其它语言所罕见
  的。正如波兰学者夏伯龙(W.Jablonski)教授所说:“汉语的词汇,因为它是汉语和
  汉族文学三千年来发展的产物,却具有一个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现方式的宝库
  ,可以描绘任何最细致的感情色彩。常常有些词语,在欧洲语文的翻译中好像都是一些
  同义词,但在汉语原文中却很容易把它们区别开来。”〔①a〕此绝非过誉之词。单从
  数量看,汉字在甲骨文中的数量约为3500个,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
  个。尽管其中有很多异体重文,但单音节的汉字一般等于词,加之一词多义,其词汇量
  之增加,数量惊人。
  汉语之所以有丰富的词汇,首先是由于文明史的悠久,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后期
  ,汉族人民就跨进了文明的大门。其次,由于汉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和语
  言上的融合,吸收了许多其它各民族语言的成分。在汉语词汇史上,汉语较大规模地吸
  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秦汉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
  至隋唐时期,主要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
  词。其中中古时期来自梵语系统语源的词其数量却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三次。这是鸦片
  战争以前,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
  收有“三万五千余语”;而笔者统计近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亦收有佛教语词近
  三万条。这些“汉晋迄唐八百年间诸师所造,加入吾国系统中而变为新成分者”〔②a
  〕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它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