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德拉的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6:18:10

同是写女性意识觉醒、追求个性解放的,鲁迅有《伤逝》,丁玲有《莎菲女士的日记》。我们不妨把她们作一下比较。

  《伤逝》里,子君是经历了反对封建势力、争取婚姻自由,建立小家庭、开始同居生活,爱情破裂、最终死亡的悲剧性人物。子君是那样富有浪漫情调,给涓生寂静、空虚的小屋带来希望和生机。涓生的新思想开阔了子君的眼界,在和涓生交往半年后子君就“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发表了她的独立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并采取了反抗行动,勇敢地冲出阴森、窒息的封建家庭,对父权制家庭大胆地叛逆,目不斜视地面对各种“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开始了和涓生的同居生活,实现了婚姻自由的愿望,创建起小家庭。

  然而走到这一步,两个人却没有更高的生活目标和更远大的生活理想,而是沉缅在小家庭的安宁与幸福中。未来的路到底怎样走?两人都很茫然。平庸如一潭死水的生活必然走向“凝固”。子君精神上完全陷入了麻木空虚中,繁重、单调而琐碎的家务劳动,使她变得目光短浅意志薄弱,加之社会亲友的冷遇和逼压、经济的逼迫,两人的矛盾开始激化,涓生向子君宣布:“我已经不爱你了”,“你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在经济的逼压下两个人大胆反抗封建父权思想而建立的小家庭最终破裂了,子君独自“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前面等待她的是“连墓碑都没有的坟墓”。

  那么莎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是一个生病养病的女学生,作家大胆、细致地描写了她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中的苦闷彷徨心理过程。小说一开始,莎菲“太阳照到纸窗上时,我是在煨第三次的牛奶,”是“有时为一朵被风吹散了的白云,会感到一种渺茫的,不可捉摸的难过”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她不像传统女性那样被动地等待男性的垂青和爱怜。她认为自己和男人在精神人格、社会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因此,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苇弟纯洁无私地爱恋着她,但她却轻视苇弟的软弱、缺乏男子气;漂亮富有的凌吉士风流倜傥的外表使她产生痴狂的爱恋、性的冲动,可一旦认清其华丽外表掩盖的不过是一颗庸俗、卑劣的心时,她就决然地加以拒绝。

  莎菲的形象显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不依附男性的独立人格意识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