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不能打?怎么个打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28:04

打,也许“效果”会来得很快,但并非是惩罚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寻找一种适度的教育方法与适时的反省同等重要,那么惩罚孩子的艺术是什么呢?

艺术的实施惩罚

不要动辄施罚

惩罚忌滥孩子动辄得咎,不仅容易变得退缩,惩罚本身也会失去意义。专家建议,只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

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
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不同情况,不同方式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年龄: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禁区“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性格:对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惩罚可以稍重;对胆小、内向及有某种神经质的孩子,惩罚则要多加小心,应多采用注视、打手势等动作表情或写信、留便条、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环境: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动作或表情,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就较易接受家长的要求。当众批评、责骂孩子应绝对避免。

多变的方式,不变的原则

罚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罚在明处对孩子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具体错在哪里。必须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而受罚,但仍是好孩子,父母仍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考虑孩子动机孩子常“好心”办“坏事”,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