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沾水后很难分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04:03

玻璃看似平整,其实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所以当没有沾水的玻璃靠在一起时,两片玻璃表面的分子间距离很大(相对分子的大小),其分子间引力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此时玻璃就很容易分开.
而沾水后的情况就不同了,水分子填补了两片玻璃间的空隙,此时水分子和玻璃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很小,他们之间的分子间引力就比较大,这样就相当于他们拉住了两片玻璃,所以就比较难分开.

玻璃沾水时难分开。这是玻璃表面平整光滑的缘故(玻璃变形或湾就不存在),沾水后,用水代替两块玻璃中间的空气,中间形成了假“真空”,增加了张引力,要垂直打开,需费很大力气,但只要平行推,就很容易了。
生活中常见的还有石板材,也是一样的道理。

半球实验原理一样

请看参考资料

水把空气都排开了,所以接近真空状态了!

浸润
●●●
固体和液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能扩大而相互附着的现象。如果接触面有收缩趋势而不能相互附着则称不浸润。浸润现象发生在液体和固体接触时的边界部分,是由这个接触薄层(附着层)的特殊性质引起的。当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大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密度,则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具有扩展的趋势,形成了浸润现象;当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小于液体内部的分子密度,则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附着层具有收缩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同是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银能浸润干净的锌块而不能浸润玻璃,水能浸润玻璃而不能浸润石蜡。
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把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装在玻璃烧杯里,由于水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上弯曲(图1甲),把不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