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的质量控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3:46:43
能不能说的仔细点,还有我想知道滴丸的成型因素和前景

用滴制法制备滴丸始于1933年,丹麦一家药厂用这种方法制备了维生素AD滴
丸。在我国,早在1958年曾运用该方法制备酒石酸绨钾滴丸。但由于制造工艺与
理论不成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外都没有新产品推出。中药滴丸的研制始于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对苏合香丸进行研究,将原方十余
味中药精简为苏合香脂和冰片两味,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用滴制法制备苏冰滴丸。
应该说,滴丸是一个在我国发展比较快的剂型,在国外却发展较少。近几年
来,我国滴丸品种迅速增加,技术扩散到各种药品的制备中。其产品不仅用于口
服,还可用于局部用药,如耳部用药、眼部用药等,这在中成药中尤为突出。
滴丸技术适用于含液体药物,以及主药体积小或有刺激性的药物,采用滴丸
剂型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少刺激性,掩盖不良气味。随着我国中药生产工艺
的提高,大量中成药物采用了滴丸剂型,如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等。由于
剂型先进、疗效确切,滴丸已成为中药剂型现代化中的一道亮丽彩虹。
■生产原理
滴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体分散法,将一些难溶性液体药物或挥发油与水
溶性固体基质加热熔融,形成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后,趁热滴在另一互不相溶
的溶剂中,再迅速冷却,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并冷凝成固态而获得滴丸。
由于滴丸是由药物与基质混熔经冷却剂冷却而成,因此,基质与冷却剂的选
择,成为制造滴丸的关键因素。滴丸的基质分两大类,即水溶性基质与脂溶性基
质。对滴丸的基质要求首先应与主药不发生反应,对人体无害,此外,熔点要比
较低,易熔融,遇冷能很快凝固成固体,且加入药物后这一性质不变。通过调节
基质与药物的溶解比率,用水溶性
差的脂质类作基质制成滴丸,可以缓慢释放药物,从而维持人体所需药物浓
度。而用水溶性好的基质,则可经口腔黏膜迅速吸收,减少在消化道与肝脏中的
灭活作用,同时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使滴丸药物起效迅速。冷却剂也
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对冷却剂的要求是,不能与基质或药物起化学反应,
而且其比重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