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告诉偶莫扎特创作27号钢琴协奏曲的背景是什么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15:56

莫扎特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K.595),即第27号钢琴协奏曲,被音乐家傅聪认为是莫扎特的精神遗嘱,代表他精神升华的最高境界。创作此曲时,莫扎特正病魔缠身。
第一乐章(Allegro快板)好像没有通常那样的开头方式,而是直接进入音乐主体中。比起第25号来,这个乐章旋律的情绪并不特别激昂,也不像他以前的钢琴作品旋律那么绵长、流畅,而异常简炼,听上去有一种大病初愈、巨痛初平的感觉:神智清明,宁静悠远,交织着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一丝悲凉。间或,乐章表现出一种微微的温暖(2:00—2:25)(11:20—11:30),或者对人生的信心(9:20——10:59),但很快就被冲突性的乐句代替,整个乐章有点紧张,情绪是悲凉难名的。
第二乐章(Larghetto 广板)它的情绪与第一乐章一脉相承,淡淡的哀伤,气息柔弱如丝,显示出无边的孤独,乐队合奏是对这种情绪的突破,试图展现来自天国的温暖和慰藉。最后情绪变得平静、和缓,但柔弱之势并没有改变。莫扎特的生命力之衰弱,在这部作品中已经能感觉到,犹如“回光返照”。也许,他就是强支病体完成这部作品的。
第三乐章(Allegro快板)即使在通常应该奋发激昂的第三乐章,莫扎特也没有能像以往那样掀起激情的狂涛,他已经没有这个力量。但也正因为这样,这个乐章去尽了“虚火”,有一种清明澄净的风格。
这部钢琴协奏曲开创了一种新的境界,不仅是艺术的境界,而且是精神的境界。
这是一部让人尊敬的作品。想想这样一位天才,在生命的尽头仍如此奋发,而且保持了他的创造力,创作了仍属一流的作品,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他为了谋生,也要写一些应景之作,风格大多很甜美,有取悦听众的目的。但他生前已经很明确自己在历史上地位,专门写了一些并非受人委托的作品以为传世之作。除上面三首外,还有他最后几部交响乐。这种在自由心态下创作的作品,是他才情的最高表现,尤其需要重视。
最难的是,受人委托而作的那些曲子,大多数也很美好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