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0号的背景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2:12:37
不求下载地址等,只求这首曲子的意境,有资料最好,大家帮帮忙。

第二十首(K.466,D大调,1785年)与同年创作的第二十一首(K.467,C大调,1785年)相比,前者激烈而狂暴,后者宁静而安适,代表着莫扎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两个侧面,两者的精神气质、艺术境界完全对立。

莫扎特只写过两首小调的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和c小调第24。对比起作者的其它钢协,这首第20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

莫扎特29岁(1785年)创作此曲时,是其歌剧巨作《费加罗的婚礼》完成阶段,正值其创造力的巅峰时期。而他已有两年没有涉足交响曲的创作,因此有人说他把这部协奏曲当作交响曲来写了。

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都直接反映了其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作品第一乐章一开始乐队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立刻营造起一片阴暗的氛围。第二主题则是伤感、忧郁的旋律。两个主题在乐章的发展中进行了多次具有戏剧性的对话。这一乐章深沉的特质与莫扎特一贯明朗的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二乐章名为“浪漫曲”,这在十八世纪的协奏曲中并不多见。此乐章的抒情性在第一乐章紧张的戏剧性对比后显得尤为亲切感人。但中部又卷起了一阵惊慌不安的风暴。这样的对比紧张效果在莫扎特作品的慢乐章中是十分罕见的。

第三乐章回旋曲也与作者大部分协奏末乐章轻快欢愉的格调不同,一开始就把人带入到紧张不安的气氛中。随后依次出现了抒情的第二主题,热烈明快的第三主题,最后乐观的第四主题使乐曲在明亮快乐的情绪中终结。

这里是音乐资料: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jA1MDAyNzI=.html
这里是创作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