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扬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31:13

西汉后期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扬雄口吃,不善言谈,而以文章名世。汉成帝时,经同乡杨庄的引荐,应召入宫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篡权后,校书天禄阁,官至大夫。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

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谓之“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如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等。在《法言》中,他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这对刘勰的《文心雕龙》颇有影响。扬雄还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

在辞赋方面,他最服膺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他的《甘泉》、《羽猎》诸赋,就是模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其内容为铺写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结尾兼寓讽谏之意。其用辞构思,亦华丽壮阔,与司马相如赋相类,所以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赋写得比较有特点的是他自述情怀的几篇作品,如《解嘲》、《逐贫赋》和《酒箴》等。《解嘲》写他不愿趋炎附势去作官,而自甘淡泊来写他的《太玄》。文中揭露了当时朝廷擅权、倾轧的黑暗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