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材料解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46:46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调胡琴.
1.上述诗句中的”汉,胡”分别指什么?
2.诗句反映"汉,胡"之间怎样的关系?你知道造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了售货宫中,措意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
1.该材料引自何书?该书是谁口述的?
2.材料中的"城"是指哪个城市?
3.你能否说说当时该城的繁华景象?
请教高手

汉指定居中原的人(汉人民),胡指内迁的少数民族和蒙古族一类。他们的关系是融洽团结。
上楼你讲的原因好像是民族融合的表现吧。
原因在于元朝时期由蒙古民族统一天下,但他们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等都不发达,他们要进行学习只属于政府鼓励,另外汉人接触许多蒙古族认为他们一些东西很值得学习与借鉴,这是社会人民意愿体现还有一些自然变迁和战乱经济发展的因素使民族大融合。
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
上楼人家讲的是百物跟河没什么关系吧。
这描绘的是经济的繁荣和大都作为商业政治中心国际性大都市的繁荣。
原谅我上楼,给你指出了几个错误。

虽然都是抄的,不过还是可以参考一下.1: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 2:“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末诗选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元末的什么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你能说说元朝民族融合的情况吗? 4、(1)民族融合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2)元朝时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3)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契丹和女真逐渐和汉族融合在一起;回族形成。1)《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 (2)大都 (3)自己翻译一下材料就行了,比如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入城者每日有几千,房屋秀美华丽等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683669.html?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