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1等于2 真正意义上被学术界人们认可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15:13
如题

事实就是事实,1+1不等2,难道等3吗?

wo 以为1+1的讨论,应该放在某一个层面上来讨论

比如:1 数学上 1+1=2 正确

2 生命上 1+1=1 然后 1+1>2 再然后 1+1<2

3 战争层面 1+1+1+1+1......<1 为何?因为是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的较量

4 经济上 1+1<2 为何? 1+1 >2的话,你不适合做生意,钱要生出更多的钱

我给你一颗糖果,再给你一颗糖果,那就是两颗糖果,所以1加1等于2 真正意义上被学术界人们认可。

1+1等于2 1根手指头+1根手指头等于几根手指头?

还待探究

哥德巴赫猜想
是不是所有的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注意,本文下部如有所谓“中国最新进展,已经证明1+1”的,属于无聊人士添加的恶意伪科学范畴,读者不必理会。“还有待解决。”为最后一句。)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同年6月30日,欧拉在回信中认为这个猜想可能是真的,但他无法证明。现在,哥德巴赫猜想的一般提法是: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其实,后一个命题就是前一个命题的推论。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и.M.Bиногралов,1891-1983),用他创造的"三角和"方法,证明了"任何大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不过,维诺格拉多夫的所谓大奇数要求大得出奇,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要求仍相距甚远。

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行,人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就是先考虑把偶数表为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