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舞狮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化的联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57:14
我想要详细点的资料,请回答者不要答非所问.
我要写狮文化 与 中华民族之间的联系.比如舞狮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民族特征.舞狮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等等.

我不吝啬分数,如果满意,还会追加100分.
谢谢!

舞狮

  作者: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资料采编 更新时间:2005-4-11

  舞狮,广州俗称“舞醒狮”,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这种民间迎祥纳吉的习俗,由来已久,历久不衰。 当代广州的醒狮头多从佛山购入,佛山醒狮被称为“南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它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分文狮、舞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勇猛而刚烈;少狮即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舞狮同场表演。南狮造型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 广州传统的武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舞者各舞狮头和狮尾,站在二人的肩膀上表演,有高至三四层人上表演的。表演动作是沿着一根竹竿一边往上爬,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预先扎挂在竹竿顶尖上的“青”采下来。所采的“青”是一颗带头的生菜。菜中还扎有一封利是和香烟之类。舞者采到“青”以后(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将“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 过去广州的武馆均附设有“狮子会”,教练拳术与舞狮,“文化大革命”时被“扫除”。80年代以后,郊县城乡有的村镇又开始恢复狮子会的组织,教习舞狮活动。 本为活动在民间的舞狮,现在被文艺工作者改编、加工为狮舞而搬上了正规舞台。它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和意蕴,又加进了许多现代手法,惊、险、奇、特,优雅通俗。这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民间舞狮,今天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受到广大群众所喜爱。 关于广州醒狮的发展、衍化过程,《羊城今古》有一篇文章写道: 中国的舞狮,分北狮舞和南狮舞两大类型,狮子的造型也南北各异,舞法也不尽相同。 广州的醒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狮舞。现在广州的醒狮,头上是有角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为不像狮子,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不像虎豹的“四不象”。 粤俗语好斗,常体现在舞狮活动上。舞狮活动在民间广泛开展,形成了许多门派,直接因舞狮引起的冲突时有发生,狮头撞狮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