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的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7:28:31
怎么来的

舞狮的来源

  汉代起源: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流行。

  北魏起源说: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

  唐代起源说: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quot;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传说明朝期间,成立东西二厂,宦官把持朝政,极力禁止练武,以防民间作乱。民间义士,为加强武备,以便起义。故以练习舞狮,在民间表演,增加节日气氛,表达歌舞升平为名,实作强身健体,义士集会,议论革命场所。

  狮子采青,含意「反清复明」。清朝期间,文字狱盛行,文人义士多在字里行间表达反清复明句子,但多被清朝官吏所捉捕,而舞狮这项民间习俗色彩,由义士加插醒狮吃生菜,(采青)因生菜是青色,代表清朝,其意思是将清朝吃掉,使其灭亡。现时舞狮采青,则采其意头,即生生发发,生意兴隆。

  中国的舞狮,分北狮舞和南狮舞两大类型,狮子的造型也南北各异,舞法也不尽相同。

  粤俗语好斗,常体现在舞狮活动上。舞狮活动在民间广泛开展,形成了许多门派,直接因舞狮引起的冲突时有发生,狮头撞狮头的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