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这句话?“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2:54:17
不要引用典故,请解释通俗些,谢谢!

君子只看重自己的努力,而不去幻想天的恩赐;小人却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专去幻想天的恩赐

【解析】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他们因此每天进步;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却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
【赏析】
  这两句话出自《荀子・天论》。事分两种,一种“在己”,一种“在天”。前一种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情;后一种则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外,再努力都只能是徒劳的事情。把精力花费在前一种事情上的人会每天进步,而把精力白白消耗在后一种事情上的人则每天退步。
  

  【原文】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解释】
  君子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羡慕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他们因此每天进步;小人丢下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却指望那些取决于上天的东西,他们因此每天退步。
  【赏析】
  这两句话出自《荀子·天论》。事分两种,一种“在己”,一种“在天”。前一种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事情;后一种则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外,再努力都只能是徒劳的事情。把精力花费在前一种事情上的人会每天进步,而把精力白白消耗在后一种事情上的人则每天退步。“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个杞国人,终日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会突然往下坠,又担心这些东西砸下来会把地给砸坏,这样天塌地陷人就没有地方可以待了。杞人的这份担忧便是“小人”之忧,于事无补,显得十分可笑,稍有常识的现代人都不会犯这个错误了。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君子敬重自己,但却不羡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