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150)_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1:09:22
简答
1.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2.如何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3.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4.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

论述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制度并存的必然性.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可以给出答案的再追加100分

1.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新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2,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这是最重要的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毛泽东也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邓小平多次提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他说“农业是根本,不要忘记。”又说“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出现大量进口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他还认为,农业关系到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邓小平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近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当前国民经济发胀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同农民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