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时真的像电影里那样,一刀就把人砍死么?那盔甲有用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1:42:09
看投名状,主角们几乎是一刀一个,而且只要刀划一下敌人,敌人就死了,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

回答是有可能,但成功概率比较低:
1、弓箭最弱
冷兵时代有1枪3刀6箭之说,也就是说如果想达到扎中1枪的效果的话,得砍上3刀或者射中6箭。当然,这些说的都是有效攻击,也只是古人在冷兵时代对战果的概括性总结,某些能“飞花摘叶夺人性命”的武林高手,可是要作为特例剔除掉的。能1箭就当场取敌人性命的概率非常低,三国里记载的很多大将许楮,夏侯敦,黄盖,关羽等都中过箭,有些还是在关键部位负伤,如夏侯敦的眼睛,可当时都没有挂掉。
2、刀砍其次
如果敲对地方的话,木棍也能一击就要人命;也有被楼上掉下来的砖头瓦块砸死的报道;可要想在战场上飞块砖头就要人家的命,哪怕人家站着不动让你砸,估计成功的概率也要比中六合彩头奖低很多。同样的道理,古代行刑砍头都经常有失手的,几刀都不成功,引得看客们一片嘘声,法国还为此专门发明了断头台,何况是在对方有武器和护甲的战场上,特例肯定有,小概率情况也会发生,但要是总体说来几率还是比较低的。
3、枪扎最悍
“扎”的杀伤力要大于“砍”,扎中1枪使对方失去战斗力的概率要远大于砍上1刀,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步枪配备的是刺刀而不是挂把大砍刀的原因。水浒里武松血溅鸳鸯楼,你看但凡描写“搠”的地方都是致命的,描写“砍”的地方往往还要补刀;过去杀猪宰牛虽然都是用刀,可那都是用“捅”的而不是用“砍”的。
4、枪也有弱点
年刀月棍一辈子枪,枪难练就难在回手上,小兵们没有几个能练到枪随心走、四两拨千斤的地步,如果全力刺出的一枪没有命中,那就相当的被动。相比下刀就要更加灵活些——虽然刀砍的杀伤力不如枪扎。

古代的盔甲分为硬甲和软甲
硬甲基本由古制的铁片制成,防的是近战伤害,对弓箭基本无效.
软甲防弓箭,对刀砍枪刺没有抵抗力.
最重要的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想把千军万马全副武装起来基本上要耗尽国库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有骑士这一说法,就是贵族有钱人把自己武装起来战斗,而一般的平民只能穿戴结实点的衣服了.中国古代生产力稍微高一点,所以对兵卒的武装比西方高小半个档次.但是兵士的铠甲防兵刃的砍刺也就等同于现在的钢盔防炮火伤害-真正的子弹直射是无法抵挡的.

不会

盔甲只能保护要害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