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词最早的出处及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9:39:54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提出的历史设想中,主要的思想是以一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个时代彼此更迭的思想;革命从它最全面的意义来说,是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剧变性的跃进。在陈旧的制度同争取自由的新的生产力之间,进而从人的关系上来看,在旧秩序内部的上层阶级同下层阶级之间,在以前的阶级同向它挑战的新的阶级之间,各种冲突的汇合,会带来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原来被剥削的阶级同新的统治阶级合而为一。后来,只是对于现代欧洲的革命,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才有时间认真加以考虑。马克思在1843年已经开始研究英国、法国和美国的革命(他的笔记中说明了这一点)。所有这些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虽然美国的革命也是民族的革命),是由中等阶级中野心勃勃的一部分人领导的,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扩大的需要促成的。

革命

gémìng

[revolution]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哥白尼》

1894年12月,二十多位华侨聚会夏威夷群岛的檀香山卑涉银行公寓,创立了救国团体“兴中会”。经过半年多策划,兴中会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举事前,由于叛徒出卖,几名兴中会骨干成员被捕牺牲,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经香港到日本。在日本神户上岸时,孙中山买了一张日文报纸,一条醒目的标题赫然映入眼帘:“支那革命党领袖孙逸仙抵日……”这条消息激起他澎湃的心潮,他感到,称“革命”比他用的“起事”、“发难”等更能反映他所探索的“振兴中华”的道路,“革命党”的称呼比“会党”更有意义。他对同行的同志说:“‘革命’两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为‘革命党’可也。”此后,“革命”一词成了一个极其深刻的政治术语,被人们广泛运用至今。

革命还意味着留流血牺牲,没有革掉人性命的革命不是真正的革命,但是真正因革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