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扯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23:58

扯铃
  扯铃又被称为空竹,是中国的民俗技艺,也是相传已久的童玩之一,以往中国杂耍表演中,有耍、变、练三大技艺;耍是耍罐子,变是变戏法,练是练扯铃。可见扯铃在中国的民俗技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十八世纪时,扯铃随着欧洲外交使节流传入法国和英国,很快地受到广泛欢迎,顿时使欧洲人迷上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儿,他们称它「两根棍子上的精灵」。如今扯铃已经遍及界各地,同时在世界杂技联盟(WJF)每年例行举办的世界大赛中也有扯铃的项目。

  扯铃是用一根两端有把手的绳抖动一个底面圆形、侧面双凹的木质物体转动或抛起,具有很强观赏性,可以强身健体。传统的中国扯铃有挖哨,随着旋转速度加快会发出声音;而欧美所使用的扯铃一般以较软的塑胶材质制成,没有哨,不会因为发声而消耗能量。某些欧美制的扯铃中心还有滑轮系统,能够让转速维持更久。

  扯铃起源

  扯铃是中国相传久远的民俗技艺,不但可随时随地进行,花式玩法更是变化多端。而中国的扯铃表演团更常配合外国社团及侨社的邀约,到外国表演,并深获赞赏,享誉国际。

  扯铃是中国固有的民俗技艺,相传久远,但在稽考古代文献,有关扯铃之记载,资料贫乏,惟在坊间丛书记有「扯空竹,逢庙集,以经抖响,抛起数丈之高,又以绳承接,配合各种身段表演」;明代万历年间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物纪卷上记载部分风俗民情,内有一首歌谣:「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发展儿,打拔儿」。

  根据文献考证,所谓放空钟,就是现今所称的扯铃。在商务出版社所发行的体育大辞典、汉声杂志中的中国童玩、台湾省政府教育厅所出版的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均有类似的说法。另在商务出版社的辞源、三民出版社的大辞典中解释,扯铃和空钟还是有所差别,辞源称「扯铃,玩具,形制略似两空钟相联,以绳贯两木杆络其中部,在空中旋转以成声,亦有仅用一端者,较空钟为后起,以空钟有地龙之名,俗称天龙」。

  可能由于所制作的材质相同,玩法大同小异,又因形式规格不同,而受快速旋转所产生共鸣声响,有似钟声,有似蝉鸣,有似鸽铃,有似古筝等,因之,后人有称为空钟、空筝、空竹、响铃,扯嗡等等不同名词。在古书中所记载:「空竹轰而疾转,大声者钟,小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