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梁九传翻译,谢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7:48:11

康熙二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懂将作,年七十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献于尚身所。以寸准尺,以尺准寸,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悉具。殆绝技也。
梁九做了一个太和殿的建筑模型,以寸准尺就是按1:10的比例。太和殿面阔六十余米,那么这个模型至少有六米宽,三米多高,还能进去人。
作为宫廷总建筑师,而且是主持修建最宏大的皇宫,就象米开朗其罗与圣彼得大教堂,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应该青史留名。但是在中国古代,建筑和绘画都乃小技,算不上是学问,地位远在道德文章之下。当然梓人和画师的社会地位也就很低下。所以梁九之事,唯有王士禛 的一篇小文记录,也就不足为奇。
现代中国建筑师的地位有所抬升,但还不够。许多文章在介绍建筑物时绝不提及它们的设计者。比如说上海的十大建筑,圈外人知道设计师是谁的很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文明的精华还需要杰出人物的典型来作代表。建筑在国外是与绘画音乐平等的艺术,一个新建筑落成以后,甚至普通的市民也会参与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与传统对它的低估有关系,也需要建筑师在提高自己的素质,创造出有影响力的作品的同时,还要加强与民众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