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雪灾较好的写作角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8:39:00
有哪些比较有意义的写作角度呢?例如团结什么的。。
感动中国有什么写作角度呢?
your opinion!OK?

“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的多角度运用例析

一到作文时,许多学生总觉得手头没有适合的素材可用,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善于多角度分析材料,找准素材与主题的有效契合点,一材多用。一个素材,因取舍剪裁的不同,常常不只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平时,只要我们多挖掘、善组织、巧点题,定可在素材的运用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因具有典型性、时代感等特点,“感动中国人物”是每年高考考生常选的作文素材。不少作文因选用了“感动中国人物”这素材,在发展等级上达到了“材料新鲜”,增加了文章亮点。下面仅以“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素材在06年高考作文中的运用为例子来简析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例1: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得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人性的美,用舞姿诠释生命的真谛,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若无意气,她怎能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高峰?——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
邰丽华是一名聋哑人,但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克服残疾顽强的训练,最后用绝妙的舞姿演绎精彩的人生,诠释生命的真谛。这过程体现了邰丽华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的气概。《谈意气》一文的作者正是经过对素材的理解、感受,挖掘出邰丽华身上“有意气(意志和气概)”的精神品质,从而找准了与文章主题的契合点。在行文中,语段紧扣话题“意气”,通过正反两方面来叙、析、评素材,采用人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有力的论证了“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一观点,加上明确的点题语,从而达到了素材与主题的有效对接。
例2:……在一个柔弱美丽的女子身上,我真切的读懂了“坚韧”二字。她,邰丽华,尽管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她却是始终面带微笑,像一个误落世间的仙子。在她的眼里,我看不到丝毫的痛苦与抱怨,有的只是坚韧。邰丽华写过一段极其质朴的文字:“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我们应该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那样就会快乐许多。”品读她的人生,我读到了坚韧。——06年安徽卷满分作文《经纬人生》
安徽卷考查的是以“读”为话题的作文,作者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