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6:19:54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有文学方面所延伸的各方面的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和培训了数以千万计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一线管理者,有效地服务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依托。多年来,职教人才走进各行各业,他们学以致用、技术内行,提高了物质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加快了社会文明的进程。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成才之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职教人才,作为技能型劳动者和管理者,已经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

但是,面对经济和社会提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以怎样的模式培养人才更利于建立学生的敬业、务实精神,更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也现实地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路途上。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直接与体系的建立发生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体系性改革。

比如,职业教育要摆脱普通教育的学科模式问题,虽然倡导多年,许多职业院校仍然按照“老三段”方式教学,教育效益不高,职教特色不明显。在中职,为使学生能够继续升学,不得不办高考预备班,仿佛唯有通过普教的统考,才能进入高等教育。在高职,本科压缩型的教育已经成了必须改革的问题,而且学生入学基本没有技能门槛,因而要使入学时技能零起步的学生在两至三年间达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很难落实,以致不少高职院校把毕业生达到中级工水平当作办学成果来宣传。殊不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中级技能加本科压缩型文化。培养中级工并不是高职的任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能力体系。

再比如,由于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中职、高职的任务不清楚,因此中职、高职各自的课程无法衔接,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的重复不可避免,技能训练与文化课时严重冲突,高职毕业生出现的技能比不上中职,文化达不到专科的现象,已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课程体系。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但严格地说,这个体系只是有体无系。办学实体上,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4万多所,高职院校1000多所,但办学实际上,中职、高职院校缺乏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