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能使血肌酐增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4:31:34

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饮食因素、尿浓缩等均可使血肌酐轻度升高,建议你复行尿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平时生活上应注意休息,避免感冒、感染等诱因,并应遵守饮食规范。
  什么是血肌酐?血肌酐有什么危害?
  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增高的血肌酐不能排出也是对人体最大的危害。长期的血肌酐增高会使人的心脑肾等器官相继受到损害,其早期最常见并发症状是消化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口中氨味,饥不欲食或食而不下。
  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生成肌酐,再释放到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增高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基本上不受饮食、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生成量恒定(每日20mg/kg)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增高,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增高与否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正常男性血肌酐为53~106gmol/L,女性为44.2~97.2gmol/L。
  在针对血肌酐增高的治疗上,以往的传统治疗仅是降血肌酐,而不去修复基底膜,这样肌酐是不会下降的,既使下降,那也是暂时的。如活性碳类药物,只是通过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在胃肠道内吸收一些产生的肌酐,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样的作用对体内大量产生的肌酐是很有限的。
  当前,以肾脏纤维化理论、修复基底膜为主要治疗理论依据的微化中药,祛瘀清除作用,可以使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免疫复合物和病变组织清除,同时修复肾小球基底膜。只有将受损基底膜修复后,改变了肾脏结构,扩大了肾小球滤过面积,血肌酐就会逐渐下降,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此时一定要预防感冒,控制饮食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