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文章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27:35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颜渊)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田常欲作乱于齐,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大说,许诺。遂行。
报吴王,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这也太长了吧,20分就想得到翻译,是不是不大合情理啊?挑几句难点翻译一下:
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颜渊)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常常贬低他的辩论能力(黜,贬低、排斥),问他说,你和颜回谁厉害?赐说,我怎么敢跟颜回比呢?颜回......

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鲁国,是我的祖国,国家有此大难,你们三人怎么不挺身而出呢?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讨伐吴国不成功,国人都死在外面了,朝里也没有了大臣,上您就没有了朝臣强敌,下不会招致民众的责备,剩下君王一个人,到时候真正控制齐国的就是大王您了。

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你说的虽然很对(然,对、是这样),我的兵已经开往鲁国,离开鲁国再去吴国,大臣们就会怀疑我,怎么办?

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千钧重的东西加上一点点重量就会发生变化(秤)。灭掉残暴的齐国而使晋国服从,没有比这更大的好处了。名义上为了挽救衰弱的晋国,实际上是为了围困强大的齐国。这样的话聪明人就不会犹豫了吧!(此为奉承吴王)

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越国强大比不上鲁国,如今(我们)放过越国以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救鲁伐齐,威慑晋国,诸侯一定会争先来朝拜吴王您,这样霸业就完成了。何况大王很反感越国,我想请求东去拜见越王,让他出兵相从,这样实际上是挖空越国实力,名义上是让她跟着诸侯出兵伐齐。

翻译成英文吗

这么多字才给20分,太抠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