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改成如火就不如原文 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8:55:59
谢谢各位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染”字写出了层林经霜变红的过程,而且把秋季拟人化了。如果将“尽染”改成“如火”,不只韵味顿失,而且前文已经写过万山“红遍”,境界反而不如之前,“如火”只有“红”的意思却不能体现红的“遍”,而“尽染”的“尽”就有“遍”的意思。综上所述,“尽染”不能改成“如火”。

染字写出色彩的浓厚深重,而且把秋季拟人化了。火富有动感,是跳跃的,拿来写静态的山林就不妥当了。

层林尽染,显示了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给层林染色,自然,淡雅,而意味无穷,若改为层林如火,则色过艳重,与该词意境不协调。

如火..太实了,没有诗意了

如火太普通了。。。用一个“染”字用了动感。。。。

不好 与上句中“遍”相呼应 老师今天才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