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中的嗔怎么戒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40:19
嗔恨之心太难戒除,要达到忍不动,太难了,请给个方法啊!

阿弥陀佛
强忍是不行的。
要明白为什么要忍,要退让和谦让才是真正的忍辱。
这个为什么也是只能从佛法里悟出来。佛弟子的忍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
因为明白了佛法,懂得了众生的由来和去处,明白了什么是众生平等。
所以楼主应该首先搞清楚学佛到底学了什么。
然后再依教奉行。才能真正的做到忍辱,是因为明白了所以才谦让,而不是只在行为上忍辱。
只有这样才不会烦恼。不然只是一味的忍耐,最终还是要忍不住爆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对方也许并不知情。因为不知情,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或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

唯有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更痛苦。’

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

佛陀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弟子们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

因此,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么,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

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不发脾气。发脾气是很不好的习气。男众尤其应该注意,其实,男众发脾气会有一个限度,女众则不然,往往一发脾气就非同小可,甚至闹得不可收拾。大家要学习不发脾气,因为团体的气氛很重要,一旦有人发脾气,就会充满火药味,和谐的气氛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