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体现民族融合了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3:02:34
为什么?

云冈石窟体现的是汉民族与鲜卑民族的融合。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侈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云冈石窟中伎乐演奏的乐器,应是民族融合的象征。在云冈石窟中出现了大量《西凉乐》的乐器,这是因为北魏太武帝公元439年西征北凉。这次西征将当时流行于凉州一带的《秦汉乐》及乐工带到平城。并在当时的宫廷大礼中演奏。《西凉乐》即从《秦汉乐》的发展而来。云冈石窟中的这些乐器即是当时来自北凉的工匠们把当时流行的乐器该了下来。《西凉乐》吸收了汉乐和西域乐舞的特点,为各部乐中最大的一部,是当时除了《龟兹乐》以外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乐舞。当时西域各国非常盛行佛教乐舞。据《法显传·于阗国》载:“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北魏当时是以佛教为国教,佛教乐舞必然分行于当时。这种乐舞即在云冈雕刻中体现出来。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远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
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体现了,鲜卑与汉文化的结合。

我认为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