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02:19
〖佛教〗不是主张慈悲为怀吗?为什么有的得道高僧还提倡〖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的信条。经文里有这个定律吗?如果有的话,谁知那么〖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的出处?

比如有一个坏人,他如果活着,要做很多很大的坏事,你如果出于制止他做更多坏事的心,把他杀了,虽然表面是杀了人,但你断绝了这个坏人继续做恶事的业,这个人虽然被杀了,但他因为被杀而止了恶业,其实对他究竟是有利益的。
这就是,杀生为护生,杀了你,其实根本上是为了保护你。斩业非斩人,斩掉了你的恶业,而不是斩了你这个人。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是佛剑分说( 佛剑之路,不由分说)的诗号
佛剑分说-----是台湾霹雳布袋戏中的一个角色,一个传奇的人物。这个虚构的人物,在故事中,宣扬的却是大乘的佛法。他虽然身在佛门,但他带剑,也杀人。和一般以审判者的姿态出现、杀恶人以成名的正义高人不一样,佛剑分说始终带着慈悲的心态。在大光明寺中他与一念即忘,有这样的对话:

一念即忘:「圣僧背剑,杀人吗?」
佛剑分说:「不杀人。」
一念即忘:「不杀人因何背剑?」
佛剑分说:「斩业非斩人!」

大乘佛法始终贯彻一个理念:“饶益一切众生”,也就是无私、无我的,把一个人可以影响的资源,做最大程度的运用,让更多人走向幸福的道路。

佛剑分说不以审判者自居,他不为了惩罚人而杀人,他是为了阻止未来更大的灾难而杀人。他斩的不是站着的“人”,他斩的是未来的“恶业”。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批评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针对的应该是“事情”本身,而不是针对那个“人”。更深一层,则思考每一个行动,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佛剑分说是以大整体的利益为衡量。如果因为一两个个体而危害到大整体的生存时,他即铲除那一两个个体。

不管要被铲除的甚至可能是他自己,他也会无怨无悔的去执行。

一切都以大整体的生存为考量。

这和现代法律的精神是符合的:现代法律制度的宗旨,不是为了惩罚已经作恶的人,而是要吓阻未来要做恶的人。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不为一己之私,佛剑分说的杀生,只是为了更多的众生的存活。

请仔细、认真的读完以下故事 请认真琢磨以下大乘学者“杀人”的发心!

不是所有学佛人都有这样做的资格,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