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爱生案例》啊?救命啊!急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11:28

爱生案例:

  以真挚的爱心来感化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快乐的成长。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班里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尤其是调皮学生最令人头疼,但教好调皮学生却是无比快乐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找不到突破口,因为他们那么调皮,行为怪异出格,惹人生气。如果我们一味的呵斥、批评、指责,给他们更多的限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形成破罐破摔的放纵心理和行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后进生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年我所教的付志强就是我班颇为“有名”的人物,纪律差,常常惹祸闹事,作业拖欠,成绩很差,不服管教,令所有教过他的老都感到师头疼。我想:与其一味的批评教育,何不寻找一下他的闪光点,诱发他主动改过的内驱力呢?但是他那么调皮,我真的想不到他的优点,拿什么来表扬呢?但是我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啊。

  这天上课,学生们练习朗读《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我特地请他站起来读,说实在的,他的朗读并不好。但我要为他创造一个机会。我冲他笑了笑,提高声音说:“读得不错,很有感情。”我看到他先是一愣,接着红着脸把身子挺了挺,明亮的眸子向我扫视了一下。我明白那眼神里满含着惊讶、期盼和自信。他一定没有想到,谁都不喜欢的他还会受到表扬。此后几天,我总是关注着他,给他一些机会,甚至在家访时特意向他父亲表扬他。以后那段时间,老师们都一致称赞他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纪律有明显好转。但我不能期望他更多,一下子改好不可能的,我要给他时间,那是一个反反复复的漫长的过程,他在转变,轻轻一语竟有如此魅力,它胜过了那么多的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教育。通过家访,我还得知班里的最爱打架的男生,原来是从小失去亲生母亲,父亲忙于做生意,而无暇顾及他时,我对他更多了一份关心,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把他留下来,指导他完成当天的作业后,再让他回家,看到他衣服脏了,就叫他及时换下来,给他洗干净,看到他头发长了,就带他去理发,到了周末,嘱咐他要洗澡。还多次与他父亲取得联系,希望他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照顾和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慢慢地,他变了,变得讲卫生了,不打架了,能按时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能主动地问教师了,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