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从哪朝代流传的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30:54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来自戏剧“七品芝麻官”,但红薯是从明朝才进入中国的,当时应该是个很贵重的东西,这个故事是在民间流传的,应该是在清朝以后,具体的作者也不知。但这话是从豫剧中来的,流传也就是近现代。
“七品芝麻官”的剧情是: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之妹、一品诰命夫人严氏在保定苑县仗势横行。定国公副将杜士卿奉命暗访保定,查问严氏罪行。杜士卿行至保定城郊,碰到严氏之子程西牛强抢民女林秀英,拔刀相助。混乱中,程西牛被管家程虎误杀。杜士卿得知秀英之兄已被程西牛勒死,当即为林氏父女写下保帖,嘱他们去县衙告状,自己赶回京城禀告徐千岁。严氏得知儿子被杀,亲手执木槌打死了秀英之父。秀英悲愤至极,在为人刚直不阿、廉洁奉公的新任县令唐成下乡察访时大声喊冤,唐成让她到按院告状,自己也匆匆赶至。按院五台大人不敢断案,将案子推给了唐成。唐成决定为秀英做主,审问严氏。他假意与严氏周旋,拿到了人证和物证,抓起了程虎,镇住了骄横的严氏。此时,杜士卿奉旨传来大理寺公文,命令将严氏捉拿归案。清晨,唐成押着严氏进京复命。

这句俗语来自戏剧“七品芝麻官”。清苑县知县唐成不畏权势,与明朝大贪官严蒿之权贵做斗争的故事,体现了七品知县大智大勇,不畏权势的勇气和作为,体现了为官之道与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民间广为传唱。

应该战争年代,大平年代倒过来

卖红薯还得躲着城管和综合执法,原来连封建时代还可以合法卖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