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合同法 菲利普斯曲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9:20:37
有一道题 我国颁布新劳动合同法导致失业 用总供给曲线说明 是否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我想知道 这个从那几个方面解答 而且 哪有这个相关类似的题 请给出资料 痕迹 谢谢 答对满意再加50

第一:纠正你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本身你这个说法就不对,根本就不存在新劳动合同法,而是劳动合同法。
第二:教你答题方法:
问题:我国颁布新劳动合同法导致失业 用总供给曲线说明 是否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抓住关键词:他强调的是 劳动合同法导致失业、总供给曲线、是否符合

也就看出来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下不就好了。

13.2 菲利普斯曲线

◆ 13.2.1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 13.2.2 早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
◆ 13.2.3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 13.2.4 自然失业率

总量供给和需求的框架对于分析通货膨胀而言是一种很不方便的工具。

但是,60 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分析通货膨胀的方法。已故的A·w·菲利普斯为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定量化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他提出了失业和货币工资增长之间的一种经验关系。

13.2.1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失业和通贷膨胀之间的关系,由于假定平均劳动生产率有一个2%的增长率,右边纵轴上的工资变动标度比左边的通货膨胀标度要高。这里的关键假设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反相关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要降低通货膨胀,就必须有更多的失业。

现代的通货膨胀的基本观点是计算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简化问题起见,让我们假定,劳动生产率(单位工人的产量)每年稳定地以2%的速度增加。我们进一步假定,企业都以平均劳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售价(或“标价”),使得价格总是平均劳动成本的120%或140%。

价格通货膨胀和工资之间关系的计算于是就变得简单了:如果工资增加8%,生产率提高2%,那么,平均劳动成本将会上升6%。结果,在我们的简单例子中,价格也将上升6%。

产量和收入决定的理论与这一简单的“对换”观点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理论好象是处于幕后一样。货币和财政政策与其他决定总支出的因素一起,确定全部货币GNP 或名义GNP 的总量水平。但是,我们需要菲利普斯曲线提供数据,以便决定在名义GNP 的增长中有多少是实际GNP 的增长,又有多少是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