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溶于水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23:13:25
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为什么会有C(Na+)>C(Cl-)>C(ClO-),我觉得应该C(ClO-)<C(Cl-),因为1.氯气与氢氧化钠生成的次氯酸钠的次氯酸根离子会水解,是次氯酸根浓度降低 2.氯气与水生成的次氯酸的弱电解质很少部分电离,使次氯酸根远远小于氯离子浓度
打错了,是(Na+)<C(Cl-)<C(ClO-),

含有大量的Cl-离子吧,因为Cl2和水反应,则(ClO-)一定要比Cl-少的,因为Cl0-会分解。溶液中还含有少量的H+离子,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所以应该是H+大于CL-大于CL0-大于Na+大于0H-,浓度应该这么排
毕竟少量的氢氧化钠被氯气反应掉了,溶液中的主要溶质为CL2,CL2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主要为H+和CL-(即我认为溶质应该为盐酸和次氯酸,又由于次氯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溶液显酸性,所以0H-拍最后,),我的结论是H+大于CL-大于CL0-大于Na+大于0H-,就是根据这个判断的。
而C(Na+)>C(Cl-)>C(ClO-),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少量的氢氧化钠,怎么会把主要的后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当成了NaCl呢?一定有问题
次氯酸根应该含量比氯离子少,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还有水,这个反应中的两种阴离子是数量相等的。氯气和水反应何时差不多的,两者相等,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次氯酸根不稳定,容易分解,所以要注意。分解后Cl-含量上升,所以是氯离子大于次氯酸根离子。若不考虑次氯酸根分解,则两者的浓度应该相等。还有我还要说,★次氯酸为弱酸。他的水溶液不是完全电离的。则溶液中含有少量次氯酸分子,所以次氯酸根的含量一定小于氯离子。不考虑次氯酸根分解都能证明一定是氯离子大于次氯酸根,就是这么证明的

★★★★总结一下我的主要观点精华:次氯酸为弱酸。他的水溶液不是完全电离的。则溶液中含有少量次氯酸分子,而不是和氯离子含量相等,所以次氯酸根的含量一定小于氯离子。不考虑次氯酸根分解都能证明一定是氯离子大于次氯酸根,就是这么证明的。

C(Na+)>C(Cl-)>C(ClO-)
就是C(ClO-)<C(Cl-)呀?!

关键就在少量NaOH“少量”两个字上。
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c(ClO-)量很大,远大于c(Cl-)
加入少量NaOH固体,C(Cl-)<C(ClO-)的局面仍难以扭转

因为加入少量NaOH固体即溶液显酸性和C(Na+)最小,故ClO-的电离能力强于它的水解能力和C(Na+)<C(Cl-)/C(Na+)<C(ClO-),所以踪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