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组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6:36:1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广东人,农民,未婚,住院号:266963
心跳气促加重,下肢浮肿七天。
从8岁开始经常喉痛,关节痛及发热,曾住本院儿科治疗,痊愈出院。出院后无关节痛,但一年后觉心跳,23岁开始逐渐觉得劳动后心跳加剧,气促。休息后可以缓解,26岁起心跳气促加重,不能平卧并有咳嗽,疲乏无力、失眠,住院治疗14天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在门诊治疗,最近因心跳气促加重,下肢浮肿,消化不良,腹胀,于1980年2月9日再次入院。
不吸烟,不饮酒,家族史无特殊。
体检:
体温37℃,呼吸28次/分(正常 ),脉搏120次/分(正常 ),血压17.3/10.6Kpa(正常收缩压≤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发育欠佳,营养一般,端坐呼吸,慢性病容,神志清,口唇及肢端发绀,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淋巴结无肿大,五官端正,巩膜无黄染,瞳孔大小正常,咽轻度充血,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心尖在左锁骨中线外呈弥漫性搏动,心界向左右扩张,心率164次/分(正常 ),心率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并有雷鸣样舒张期杂音,在主动脉瓣区,亦可听到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腹部稍隆起,有转移性浊音,肝左肋下3厘米,硬度中等,肝颈征阳性,脾未触及,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浮肿,膝反射存在,无病理性神经反射。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433万/mm3,血红蛋白12g/100ml,白细胞数5800/mm3, 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69%,嗜酸性粒细胞1%,淋巴细胞28%。
大便:无异常发现,小便:蛋白(+)红细胞(+)。
血:抗“O”833单位(正常<400单位),红细胞沉降率:5mm/1小时,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血清白蛋白:3.3g/100ml(正常4-5.3g/100ml),球蛋白3.5g/100ml(正常2-3g/100ml),A/G=1(正常A/G>1)。
腹水检查:澄清,蛋白量1.5g/100ml,细胞数80个/mm3,比重1/0.17。肘静脉压283mmH2O(正常:30-145mmH2O).
X线胸片:

您好:体循环(大循环)和肺循环(小循环)的过程。
体循环(大循环):当心室收缩时,含氧和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沿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其周围的细胞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血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被细胞和组织吸收,它们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则进入血液。血液由鲜红色的动脉血变为暗红色的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其代谢产物运回心。
肺循环(小循环):从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当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入肺,再经肺动脉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极薄的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出肺,注入左心房。血液在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使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