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01:29
论述题
1、试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所谓“差生”问题。
2、论合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结合教育理论的学习,谈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4、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体会与收获。

很多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一心理效应的影响,产生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本文开头的那个笑话确实有些夸张。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会被认为是一个智力很高、聪明、热情、灵活、有创造性的学生;而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顽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老师认为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比如说,老师往往让学习好的孩子来担当体育委员或者文艺委员等等,实际上,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文体方面也优秀。再比如,一个“调皮鬼”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解题,老师会认为是“故意捣蛋”;而一个“好学生”这样做,教师则认为是“有创造性”。

这种做法将在学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被教师宠爱的学生往往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一旦不如意或偶尔不受教师重视,则会由爱生恨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受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会从教师的言行和教态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因而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在学习上或品行上表现出“破罐破摔”,不求进步。

教师应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仅凭对学生的点滴了解而对学生作出的评价,往往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树立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念。不管学生成绩好坏,聪明或愚笨,听话或顽皮,都是可爱的,都要教育他们进步,低分并不意味着低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既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学生是由性别、相貌、性格、品行、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在某一方面也许是差的,在另一方面却可能是突出的、优秀的,即好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坏学生也有闪光点。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

教师也应该重视教师本身的积极光环对教育的有利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的较多,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爱屋及乌,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有一个好的印象,即有一个积极的光环,学生就乐意接近老师、信任老师,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品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识等,这几方面都容易形成积极的光环。大量调查表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工作严谨、态度求实、公正的教师易对学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