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定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5:44:21
甚麼叫环保?环保包括的内容都有哪些?

环保到底是什么?

  最近两年,随着环境问题以大洪水、沙尘暴等灾害形式逼近大众生活,公众对环保的注意力与日俱增。关注中盘点环保国情,得出的结论是重点见好,普遍堪忧;微观欣喜,宏观发愁。显然,在我们这个已经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环保拖了后腿。

  富起来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的可贵,于是人人都谈环保举措,事事都想与环保沾边,可环保到底是什么?光靠打扫卫生可环保不了。不妨先看看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应该是我们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状况和资源利用状况,是我们国家的水土流失状况,那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但细想一下就不难发现,破坏国计民生、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源在大部分老百姓的视线之外,它们的存在和造成的危害从根本上源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管理体制。究本溯源,大部分的工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都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先后造成的。而且,我国的污染源特点是单位能源消耗和单位污染物排出量的生产值低,换言之,实现与发达国家同样的国民生产总值花费的环境代价大。技术的劣势加之经济的劣势也决定我国的环保重头在环境规划和管理。因此,要解决环保问题,首先应从政府开始,从官意开始。

  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官意来自民意,是民意的集中体现,因此建立环境友好决策体制的前提是百姓真正认识到什么决策行为才是真正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而这种科学的共性认识在我国目前还是稀缺“资源”。所以,要建立一个能对历史负责的科学的环境决策体制首先有赖于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政府的监督体制的完备。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刚刚开始重视环保的发达国家一样,只有当百姓科学的环保意识得到唤醒、媒体的舆论放大功能得到发挥、领导的遴选机制得到改善、重大的决策行为得到监督时,环境改善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对最广大的人民来说,参与环保的最优途径应该是这样:通过全民环保的正确意识和认识来影响决策机制和内容,从决策上体现环保,这才能利用国家机器和政府行为来推动环保。大众参与环保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环保科普活动和公益活动提高环境意识(包括学会认识环境质量要素、了解环境好坏标准、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养成绿色价值观等)及强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舆论压力;明白环保只能靠法制社会赋予我们的权力来实现,解决环保问题,不应只是自己动手做点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关注什么,自己对政府的行为应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