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指出减税(请选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41:09
A)总是会减少财政赤字
B)总是会导致对投资的挤出
C)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但不会刺激消费因为人们会增加储蓄以应付将来的增税
D)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李嘉图的理论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不会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调整。 即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性总付的税收,还是发行政府公债来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均既不会影响居民户的消费,也不会影响资本的生成。

巴罗(结合理性人假设)进一步证明:一个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不仅会从自身的消费中获得效应,也可从其后代的消费中获得效应。再进一步延伸:利他的消费者们肯定关心,至少是间接地关心其本人及其所有子孙后代的包括即期和未来消费在内的整个消费过程。然而,经济学家们对于这样的假设和推论,也处于不断的争论过程中。

所以选择C
A——未来会通过增税来补充,长期看不会造成赤字
B——既然不会影响资本的生成,而且也不是政府投资行为,无从讨论挤出效应
D——此理论不直接讨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徵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俩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於: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 於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徵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 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